學校願願景、目標與策略

學校願景與內涵

(一)創新:卓越精緻、國際多元、環保資訊。

(二)人文:感恩惜福、認真負責、尊重包容。

(三)活力:健康快樂、活力體能、樂觀自信

學校教育目標:

(一) 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踐九年一貫課程之內涵與精神,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

(二) 配合學生身心能力發展歷程,尊重個性發展與多元文化價值,強化科學知能,以培養具備十大基本能力的二十一世紀國民。

(三) 激勵教師專業成長,發揮團隊合作與專業自主精神,強化課程統整、協同教學、合作學習、課程研發、創意教學及多元評量的能力。

(四) 結合學校、教師、家長、社區等資源,並引入家長及社區專業人才,共同參與學校課程發展,以營造「教」與「學」的優質社區化學校。

學校總目標:

    「創意黎明、放眼世界」

學校、兒童、教師、家長圖像

  一、學校圖像:營造『民主開放』的學校氣氛,型塑『優質典雅』的校園文化,建立『優質學園』的黎明形象。

 二、兒童圖像:做個「活力健康」、「認真負責」、「感恩惜福」、

「尊重包容」他人的孩子

 三、教師圖像:落實『學生第一』、『教學為先』的最高原則,

做個敬業、專業的好老師。

 四、家長圖像:以『愛和榜樣』支持教育革新,成為教師的工作夥伴與學校教育的合夥人。

校務計劃的策略與具體措施:

一、提昇行政效能,實施民主領導

(一)活化組織管理

 1.適度授權,鼓勵多元參與,實現決策民主化。

    2.重視行政組織之間直的聯繫,橫的溝通。

    3.推動組織再造,活化學校各項行政組織,發揮最大功能。

    4.組織分工合理,分層負責,培養團隊的責任心、使命感。

(二)落實計畫執行

 1.結合重要教育政策及學校特色擬訂校務發展計畫。

    2.依據校務發展計畫訂定各處室年度工作計畫與方針策

略。

    3.實施計畫管理,落實追蹤考核年度及處室工作計畫。

    4.學校各項重要計畫之執行,均能保存完整的歷程檔案。

(三)實施民主領導

  1.重視直接參與和執行,同仁均能明瞭各項教育活動所要

達成的目標。

    2.校長以身作則,以謙虛的個性和專業的堅持,引導團隊向前邁進。

3.規劃辦理各項員工休閒活動、文康活動、親子活動,以激勵教師士氣,增進同仁情感。

    4.設置校長聽診室,傾聽各界聲音,協助解決教育工作問題。

  (四)推動品質管理

 1.成立校務品質管理推動小組,定期考評教學及行政效能,

並實施教育訓練。

   2.邀請教師、家長、行政人員參與行政決策,建立全面品質管理正確觀念。

   3.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及參與研習活動,增進教師專業教學品質。

 4.評估品質管理的成效,獎勵推動品質提昇有功人員、單位,檢討實施得失。

二、豐富課程內涵,發展教師專業

(一)提昇教學效能

1. 加強閱讀教育實施計畫,充實圖書設備,指導兒童養成喜愛閱讀習慣。

    2.全面推動英語、母語教學,培養具本土化、國際觀的兒童。

3.依照學習領域,設置學習步道,建構處處可學習的校園環境。

    4.實施多元評量,落實適性教育,教師能不斷提昇教學評量

知能與技術。

(二)發展特色課程

   1.落實課發會的運作,成立學校特色課程發展小組。

      2.搜集學校特色和社區資源等相關素材,研擬教學主題、架

構和發展方向。

3.定期舉行特色課程成果展、製作特色課程專輯、教學與研究心得發表,進行檢討與評鑑。

4.邀請社區熱心人士、家長、專家學者參與特色課程發展的

會議,吸取各方的意見。

(三)深化教師進修

   1.利用問卷或座談了解教師需求,發展學校本位進修機制。

       2.鼓勵教師參與各項研習活動,或報考碩士、博士學位。

       3.成立教學研究會、讀書會、各領域研究小組等專業成長團體組織。

       4.瞭解教師進修活動之後的省思,及對教學或行政上的幫助

有那些具體項目。

 (四)鼓勵研究創新

  1.鼓勵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及各種教育實驗,或行動

研究,解決現場教育問題。

     2.鼓勵教師發表研究及創新成果,並訂定獎勵辦法。

     3.提供最新教育的資訊,讓教師明瞭當前教育政策及走向。

     4.發展教師自發性研究成長團體,不斷研究創新及提昇教學

品質。

三、落實訓輔工作,培養良好品格

(一)推動生活教育

  1.舉辦交通安全教育、生活教育觀摩及競賽活動、推動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行為與品格。

     2.推行社團活動、童軍活動等課程,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3.舉辦各項學藝競賽、出刊壁報、佈置文化走廊,出版各種

刊物等活動,以提昇生活教育。

     4.辦理親子教育活動,強化家庭聯絡簿功能,結合家長及教

職員力量,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有禮貌、守秩序、愛整潔的

好兒童。

(二)辦理多元社團

 1.推動多元學習社團活動,有國樂社、直笛隊、、手球隊、

扯鈴隊、籃球隊、、田徑隊、舞獅隊、書法班、網界博覽

會網頁製作團隊、美術班、電腦班、語文等社團,開發兒

童多元興趣,發展個人潛能。

     2.各項社團、代表隊,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均能有良好的成績。

     3.調查教師、家長、社區人士專長協助、指導社團活動的實

施。

     4.辦理人權與民主法治教育、學生自治活動、及校外教學活

動。

(三)推動友善校園

   1.成立學校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友善校園)執行小組,以

落實輔導工作,增進訓輔效能。

     2.達成友善校園的目標:溫馨和諧、平等尊重、關懷支持、

健康安全。

     3.辦理輔導知能進修研習,提昇教師、家長專業輔導知能。

     4.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生命教育、認輔制度、個別諮商、小

團體輔導、兒童少年保護宣導、中輟預防等輔導活動。

(四)實施特教關懷

  1.推動學前特殊教育活動,對於學前身心障礙兒童給予最完

整的照護及教育。

     2.實施國小資源班教學,對於有學習障礙或有其他教育

困難學生,擬訂個別化教學計畫。

   3.對於弱勢族群學生、家長,如原住民、中輟生、身心障礙、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外籍子女等,擬訂特別照顧計畫。

     4.成立特教資源中心,保存、提供特教教材及各項諮詢服務。

四、建構學習環境,發展永續校園

(一)改善教學設施

  1.設置教學準備室、教學研究室,教師會辦公室,作為教師

教學對話、休閒溝通的平台。

     2.加強保全監視功能,維護校舍設備,保障師生安全。

     3.整建綜合球場、籃球場,擴展學生活動空間。

     4.改善教室燈具、電扇、置物櫃等,建構安全、舒適的學習

空間。

(二)規畫環境佈置

  1.運用學校建築與空間,規劃宣導學校的願景與目標、規畫

雙語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於自然環境中主動完成學習。

     2.設立無障礙空間與設施,符合法令規定與需求。

     3.配合學校重點活動、佈置主題式校園情境。

     4.完成校園無線網路配置,校園處處可以上網,培養學生具

備運用資訊的能力,建構資訊化的E化學園。

(三)發展永續校園

  1.校園應重視整體、生活、開放、多樣及現代化等特性,成

為兒童的快樂天堂。

     2.加強校園綠美化、植栽花草、樹木,營造永續發展的綠色

校園。

     3.整建校園外園安全綠籬,可兼顧學校設備的維護、學生的

安全及社區的需求;建立校史館,蒐集歷年來各項文史資

料或歷程檔案。

     4.建造多功能體育館,解決體育教學、大型集會、學生活動

空間不足的問題;另整建跑道或田徑場,協助教師進行田

徑教學,避免學生受到傷害。

(四)加強管理維護

   1.統整規畫各項場地設施之使用與管理規則,充分發揮功

能。

     2.定期安檢與維護學校各項設施,維護師生安全。

     3.規畫管理、校園人車動線與停車空間。

     4.訂定校園開放與場地借用實施辦法。

五、   善用社區資源,倡導親師合作

(一)整合社區資源

 1.發揮教育基金會、家長會的功能,並設置「家長會」、「愛

心志工」、「基金會」、「退休教師」辦公室,作為活動交流

場所。

     2.整理社區資源資料庫,支援學校進行各項活動。

     3.建立媒體資源,發佈學校經營特色與成果,形塑優質學校

形象。

     4.學校行政主管能主動與社區里鄰幹部有良好的互動與聯

繫。

(二)建立支援系統

  1.學校能有效運用社區資源,並能適時提供資源開放校園,

形成雙贏局面。

     2.結合衛生、警政、社福、志工及專家學者,形成支援網絡

系統。

     3.商請學校退休教職員工、愛心志工、學生家長協助學校各

項教育活動。

     4.主動邀請支援網絡單位派員參加學校重要教育活動

(三)加強親師合作

  1.辦理「班級家長會」、「學校家長會」與家長保持良好互動

的密切合作關係。

     2.以家庭聯絡簿、電話、電信、刊物、座談會、成果發表方

,增進親師溝通管道。

     3.加強招募愛心志工,協助學校或班級實施班級管理等相關

工作。

     4.定期出版學校各種刊物、成果發表,將辦學理念、活動績

效,適時向家長宣導。

(四)發展策略聯盟

    1.與宜蘭市各國小發展策略聯盟夥伴關係,相互支援課程

教學、人力、物力資源,舉辦各項活動。

      2.參與宜蘭縣家長協會、家長會長協會、宜蘭市家長會長

聯誼會、教師會、校長協會、教育局定期所舉行的多方

會談共謀教育發展。

      3.配合國教輔導團課程深耕之計畫,進行課程研究。

      4.聘請地方仕紳、退休校長或教師、歷任會長等擔任校務

顧問,為學校校務發展提供各項諮詢與建言。